导入数据...
奋进中的陕西师大 | 打造学科高峰 稳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9年5月30日
  查看:1124
  来源:

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学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科布局更加合理,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学科建设机制体制不断完善。

稳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内涵发展

为了推动学科建设工作快速发展,学科建设处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规划(2014-2024年)》。文件出台后,经过各学科申报、校外专家评审、校内答辩、校务会议审定等环节,学校确定了11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建设学科,8个国内知名学科建设学科,5个特色发展学科建设学科,程光旭校长与24个入选学科的负责人分别签订任务书,全面拉开了一流学科建设的大幕。教育部网站以《陕西师范大学扎实推进学科建设》为题,推介我校该一流学科建设工作。

2017年6月收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通知》,学校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建设方案,根据原有的学科基础,按照扶优扶需扶特扶新的学科建设战略和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基本要求,我校确立了以中国语言文学为龙头,以心理学、化学为两翼的“一头两翼”一流学科群建设思路。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双一流”建设是关系到我校未来发展与前途命运的又一次重要机遇与挑战,学校将以次为契机,创新学科建设机制,激发学科活力,推动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带动学校学科水平的整体提升。

探索学科建设新机制,助力打造学科高峰

为突破学科发展瓶颈,促进我校人文学科打造学科高峰,学科建设处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后,起草了《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建设方案》。广泛征求有关校领导及重点研究领域专家意见,经十余次的深入论证和修改后,方案于2016年11月24日经校第十届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2017年1月正式启动院长招聘工作,经相关招聘程序及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聘任李继凯教授为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甘晖研究员为名誉院长,接下来各项工作将按建设方案逐步展开。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开辟了“学科+学术特区”,将为我校人文学科争创一流、打造学科高峰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撑。

学科建设经费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我校学科建设工作的难点,为了简政放权,充分调动学院及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学科建设处在广泛调研兄弟院校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科建设实际和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暂行)》。该办法是学科机制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初步建立了整体预算、间接管理的学科经费管理新模式。

同时,为了更加贴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我校于2013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交叉学科培育计划实施办法》,启动了交叉学科培育计划。我校首批培育了边疆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学习科学、化学生物学、复杂性科学、能源新材料与器件、民族历史学、量子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等9个交叉学科,现建设期满,正在进行验收工作。交叉学科培育计划打破学院间的壁垒,对学科结构优化、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积极参加学科评估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承担的学科评估与排名是全国唯一的官方学科排名,对学科建设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价值。我校按照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安排,积极动员校内相关学科参加全国学科评估。在2012年进行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共有19个学科参加评估,其中中国语言文学进入前20%,教育学、中国史、心理学、化学进入前30%,6个一级学科的整体排名进入全国前15位(见附表1)。2016年进行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对学校学科建设水平的又一次全面检验,学校制定了科学周密的工作策略,认真研究参评方案,最终确定中国语言文学等24个学科参加评估,参评率为52%。目前,学科评估结果即将公布,期待着我校在本次评估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相信评估结果会为我校今后的学科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思路指出更加明确的方向。

附表1:

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前30%或前15名学科一览表

顺应国家要求,扎实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工作

“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我校高度重视协同创新工作,根据国家关于提高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要求,学校及时启动了相关工作,经过广泛调研和积极培育,2012年12月成立了教师教育、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国际长安学、陕西表界面技术、秦巴山区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5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并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和建设。2013年,国际长安学协同创新中心(国际长安学研究院)被认定为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与陕西省副省长庄长兴一起为国际长安学研究院揭牌。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在协同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顺利拿到了陕西省文化厅的共建函,获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目前,学校已参加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牵头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培育校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同时还参加了兰州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牵头的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体系。

顺利完成2017年硕士博士学位点授权审核材料上报工作

2017年3月教育部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这是我校学科建设工作又一次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接到通知后,学科建设处立即召开会议,进行周密部署。经学院申报、专家组评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校内公示等工作程序,学校最终确定推荐民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7个学科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推荐音乐与舞蹈学申报一级学科硕士点,推荐会计硕士、法律硕士申报专业学位授权点。学位点申报材料于7月下旬提交至省学位办,随后学科建设处多次与省学位办沟通,并及时将相关意见反馈至申报单位,经学院和处室成员的共同努力,较为圆满的完成材料的修改、审核和上报工作,接下来,学科建设处将继续加强后续跟踪,力争在学位点申报等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

此外,我校还完成出版硕士增列,广播电视、舞蹈、艺术设计、特殊教育、生物工程等5个专业学位领域增设,量子信息学、实验经济学2个博士二级,学习科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复杂系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4个交叉学科的自主设置备案工作。

积极推动省部共建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为更好落实省部共建精神,推动学校全面发展,服务“三个陕西”建设,2014年12月2日,我校与陕西省发改委签署了《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师范大学全面落实省部共建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加快一流学科群建设、新型智库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合作,全面落实省部共建精神,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15年陕西省发改委为我校划拨专项经费4000万元用于智库、工程(实验)中心建设,该项目已基本完成。陕西省发改委2016年划拨专项经费1100万元,用于实验动物饲养中心建设项目,2017划拨专项经费1000万元,用于长安校区科研楼建设。

此外,根据学校与省发改委的合作备忘录,学校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省部共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陕西师范大学省部共建一流学科专题会议纪要》确保了省部共建项目的顺利进展。

四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数据库2017年7月13日数据,我校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和农业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见附表2),截至目前,49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化学在ESI前1%学科中的排名率为49.53%,进入ESI前千分之五。

附表2:

我校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统计表

(2017年11月数据)

“211”工程三期建设成效显著,圆满完成验收工作

“211工程”三期建设以来,我校从规章制度、经费管理等方面搭建了较为完整的建设体系,充分调动了校内积极性,盘活了校内资源,建设效果显著。经全校上下的一致努力,在2012年国家组织的验收中,7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综合排名率为66.05%(在全国112所“211工程”高校中综合排名为74位),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其中创新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评价为“较好”,这证明我校“211工程”三期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促进了学校整体事业的快速发展。

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科发展简史》,献礼学校70华诞

2014年10月,正值学校70华诞之际,由学科建设处组织策划,各学院、研究院(中心)分别编写的分册《陕西师范大学学科发展简史》正式出版,涉及经济与管理学、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学、数学与统计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0余个学科。《陕西师范大学学科发展简史》大量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照片、数据、表格等形式将每个学科发展过程、大事记、代表性人物、标志性成果与社会服务等做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

未来五年学科建设发展总体规划

根据扶优扶需扶特扶新的学科建设战略,我校将继续以《陕西师范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规划(2014-2024年)》为指导,根据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着力打造以中国语言文学、心理学、化学为核心的一流人文、教师教育、优势理工三大学科群。同时,根据原有的学科基础,按照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基本要求,确立以中国语言文学为龙头,以心理学、化学为两翼,并分别以这三个学科为重心,以诸多研究领域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一头两翼”一流学科群建设思路。

到2020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中国史、民族学等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心理学、化学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带动教育学、材料学、地理学等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行列,学科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到2030年,中国语言文学、心理学、化学等5个左右的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建成以一流学科为核心、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科整体实力和综合影响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学校将创新学科建设机制,激发学科活力,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带动学校学科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学校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


图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官网 学科建设处


【编辑: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微信扫描分享)